登岛初期,帐篷和哨塔。一朝迎岛显风骨 十年风雨砺征程 ——记黑瞎子岛驻岛部队成立十周年 十年,3650多个日日夜夜,87600多个小时的坚守,165640多公里边防线的步步丈量。十年里,被誉为“东极卫士”的驻黑瞎子岛官兵一直守护在这片重新回归祖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十年的日夜坚守,十年的披霜挂雪,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来他们每天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镌刻在天地之间。
新营房建成后的首次升国旗,初登宝岛。风雨兼程固边建防 2008年10月14日,随着中俄界桩揭幕仪式的到来,黑瞎子岛171平方公里领土历经79年时间又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这片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冲刷出来的三角洲,迎来了第一批“拓荒者”。
营区绿化建设。 登岛之初,岛上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办法保证。官兵们在无路、无水、无电、无住所的恶劣环境下,上演了真人版“荒岛求生”,就连饮水、做饭、洗漱用的都是黑龙江里的江水。岛上道路不通,所有的建造设施和材料只能从抚远码头通过货船运至岛上的临时码头,再从码头用人力肩扛到几百米以外的营区。
从船上卸下建筑材料。十一月的黑瞎子岛,平均气温接近零下20度。建岛期间,每个官兵平均每天要从事15个小时之后的高强度劳动。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手套一天磨坏两三双,衣服半个月未曾换洗,脚上的靴子磨成“翻毛”皮鞋;
从船上卸下建筑材料。有一次发电机发生故障,就在检修的几分钟里就有的几名官兵拄着锹把睡着了;2名士官带领2名上等兵受领挖化粪池的任务,从早上六点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在冻土里挖出长宽各6米、深3米的大坑,最后累得爬不上来……
踏着霞光巡逻在边境线上。就是在这片“不是人呆的”土地上,驻官兵硬生生地用双手建成坚不可摧的“东极哨所”。登岛2小时,7名官兵凭借工兵锹、锄头等简陋工具完成了在银龙岛、北代岛和中俄界桩揭幕现场不同方位3根国旗杆的树立;登岛第一天完成了十几顶帐篷的搭建,当天便在岛上安了“家”;
挖掘缆沟,苦中作乐。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在齐腰的水里完成13.7公里线平米活动板房……这群“东极卫士”忍受着肆虐的蚊虫、呼啸的寒风,用自己的双手诠释了什么是当代边防军人的卫国担当。
升旗仪式 。十年坚守,青春热血东极飘扬。迎国土归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但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守住、守好。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然而对于登岛接防的官兵来说,自打扛起登岛接防这面大旗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所有思想准备。
新营区绿化。一身泥一身水,一日当兵一日坚守。第一代登岛官兵用双手建成了第一代活动板房,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住上几天就踏上退伍返乡的归程,有的老兵在临走的前一天还在干活,甚至连一个热水澡都没能洗上,没能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他们带着满身的劳累和疲倦,也带着一生的荣耀和回忆离开了黑瞎子岛。
2013年抗击特大洪水。2013年夏天,黑瞎子岛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岛上平均水深4米多。在洪水肆虐的60多个日夜里,官兵们每天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准时升起五星红旗,驾驶冲锋舟巡逻执勤,边境管控一天也没间断。边关无言、使命如山。
巡逻途中,介绍边境情况。边关无言、使命如山。在这荒凉和寂寞的环境中,官兵不惧险阻,与风雪搏斗,同严寒抗争,向寂寞挑战,忠诚守卫着“东极哨所”,就像官兵口口相传的那幅对联“以岛为家守边防,代表祖国迎太阳”,这座黑瞎子岛就是官兵守护的家。
驾乘摩托雪橇巡逻。改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忠诚。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部队改革不断深入,驻岛部队也进行了转隶重组,整个部队焕发出新的活力。两年来,驻岛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发扬以岛为家、艰苦创业精神,忠诚履行戍边职责”的嘱托,慢慢地增加部队全面建设,时刻不忘以强边固防为主业,切实保证边境的安宁稳定。
整理:包永军、李许富、马飞东、瞿良。今年开训以来,驻岛官兵积极做出响应习主席号令,随之掀起练兵备战热潮,大抓实战化训练,吹响新时代强军号角。官兵们始终不忘登岛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将自身磨砺成捍卫主权的钢钉、应急处突的铁拳、巩固边疆的堡垒、展示实力的窗口,为建设能打胜仗的新时代精兵劲旅奋勇前行。
登岛初期,帐篷和哨塔。一朝迎岛显风骨 十年风雨砺征程 ——记黑瞎子岛驻岛部队成立十周年 十年,3650多个日日夜夜,87600多个小时的坚守,165640多公里边防线的步步丈量。十年里,被誉为“东极卫士”的驻黑瞎子岛官兵一直守护在这片重新回归祖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十年的日夜坚守,十年的披霜挂雪,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来他们每天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镌刻在天地之间。
新营房建成后的首次升国旗,初登宝岛。风雨兼程固边建防 2008年10月14日,随着中俄界桩揭幕仪式的到来,黑瞎子岛171平方公里领土历经79年时间又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这片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冲刷出来的三角洲,迎来了第一批“拓荒者”。
营区绿化建设。 登岛之初,岛上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办法保证。官兵们在无路、无水、无电、无住所的恶劣环境下,上演了真人版“荒岛求生”,就连饮水、做饭、洗漱用的都是黑龙江里的江水。岛上道路不通,所有的建造设施和材料只能从抚远码头通过货船运至岛上的临时码头,再从码头用人力肩扛到几百米以外的营区。
从船上卸下建筑材料。十一月的黑瞎子岛,平均气温接近零下20度。建岛期间,每个官兵平均每天要从事15个小时之后的高强度劳动。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手套一天磨坏两三双,衣服半个月未曾换洗,脚上的靴子磨成“翻毛”皮鞋;
从船上卸下建筑材料。有一次发电机发生故障,就在检修的几分钟里就有的几名官兵拄着锹把睡着了;2名士官带领2名上等兵受领挖化粪池的任务,从早上六点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在冻土里挖出长宽各6米、深3米的大坑,最后累得爬不上来……
踏着霞光巡逻在边境线上。就是在这片“不是人呆的”土地上,驻官兵硬生生地用双手建成坚不可摧的“东极哨所”。登岛2小时,7名官兵凭借工兵锹、锄头等简陋工具完成了在银龙岛、北代岛和中俄界桩揭幕现场不同方位3根国旗杆的树立;登岛第一天完成了十几顶帐篷的搭建,当天便在岛上安了“家”;
挖掘缆沟,苦中作乐。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在齐腰的水里完成13.7公里线平米活动板房……这群“东极卫士”忍受着肆虐的蚊虫、呼啸的寒风,用自己的双手诠释了什么是当代边防军人的卫国担当。
升旗仪式 。十年坚守,青春热血东极飘扬。迎国土归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但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守住、守好。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然而对于登岛接防的官兵来说,自打扛起登岛接防这面大旗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所有思想准备。
新营区绿化。一身泥一身水,一日当兵一日坚守。第一代登岛官兵用双手建成了第一代活动板房,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没住上几天就踏上退伍返乡的归程,有的老兵在临走的前一天还在干活,甚至连一个热水澡都没能洗上,没能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他们带着满身的劳累和疲倦,也带着一生的荣耀和回忆离开了黑瞎子岛。
2013年抗击特大洪水。2013年夏天,黑瞎子岛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岛上平均水深4米多。在洪水肆虐的60多个日夜里,官兵们每天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准时升起五星红旗,驾驶冲锋舟巡逻执勤,边境管控一天也没间断。边关无言、使命如山。
巡逻途中,介绍边境情况。边关无言、使命如山。在这荒凉和寂寞的环境中,官兵不惧险阻,与风雪搏斗,同严寒抗争,向寂寞挑战,忠诚守卫着“东极哨所”,就像官兵口口相传的那幅对联“以岛为家守边防,代表祖国迎太阳”,这座黑瞎子岛就是官兵守护的家。
驾乘摩托雪橇巡逻。改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忠诚。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部队改革不断深入,驻岛部队也进行了转隶重组,整个部队焕发出新的活力。两年来,驻岛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发扬以岛为家、艰苦创业精神,忠诚履行戍边职责”的嘱托,慢慢地增加部队全面建设,时刻不忘以强边固防为主业,切实保证边境的安宁稳定。
整理:包永军、李许富、马飞东、瞿良。今年开训以来,驻岛官兵积极做出响应习主席号令,随之掀起练兵备战热潮,大抓实战化训练,吹响新时代强军号角。官兵们始终不忘登岛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将自身磨砺成捍卫主权的钢钉、应急处突的铁拳、巩固边疆的堡垒、展示实力的窗口,为建设能打胜仗的新时代精兵劲旅奋勇前行。